Part 2—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学失衡
作用于髌股关节的力,除了股内斜肌和股外侧肌的侧向力外,最主要的是作用于髌股关节的反作用力。当腘绳肌张力增加或延展性减弱时,会增加伸膝的难度和张力,为了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伸膝动作,股四头肌必须增加张力和腘绳肌对抗,随之作用于髌股关节面的张力增加。
Part 3— 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肌力减弱
臀中肌、臀小肌作为髋关节的外展外旋肌,在步行和站立的单腿支撑期有重要的作用,而臀中肌、臀小肌的肌力减弱会减少髋关节外旋的力量,造成股骨内旋增加,进而造成股骨相对于髌骨的位置改变,增加了髌骨相对于股骨的外侧位移,造成髌骨轨迹和髌股关节压力分布的异常。
Part 4—阔筋膜张肌、腓肠肌、比目鱼肌延展性降低
除了股外侧肌的张力增加会造成髌骨外侧的应力外, 阔筋膜张肌的张力增加同样会造成髌股关节外侧应力的增加,这是由于阔筋膜张力通过髂胫束附着于髌骨的外侧,阔筋膜张力延展性降低或张力增加造成的肌肉短缩,均会造成髌骨外侧应力的增加。
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延展性降低,将会增加距下关节旋前,由于小腿和足部特殊性的铰链式结构:胫骨的内旋伴随 距下关节的旋前,反之距下关节的旋前伴随胫骨的内旋。当胫骨内旋时,又会进一步造成髌骨的外侧位移增加,改变髌骨轨迹。
Part 5 — 上述四个原因都是功能性导致的髌骨运动轨迹异常的常见原因,还有一些是结构性因素影响的
比如:髌骨、滑车形态异常。髌骨的股骨关节面在髌股关节屈曲20°时进入位于股骨髌骨面的滑车关节,如果存在高位髌骨,将会存在髌骨进入滑车的异常延迟现象。
又比如Q角异常,又比如足过度旋前,足旋前是指足的外翻、外展、背屈三个动作的合并,距下关节的旋前是着地时足跟的正常反应,通常发生在步行的着地反应期和支撑中期的前期,是身体重心转移至支撑侧时重要的缓冲机制。
充分的距下关节旋前可以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,距下关节的旋前减少会增加地面反作用力的冲击。而旋前的增加则会造成胫骨相对于髌骨的过度旋前,影响髌股关节的应力,造成髌股关节痛,如扁平足。
—END—
↑年度热销书籍
5折回馈—机不可失
· 这就是术后患者一定要做康复训练的原因!!!
· 腹直肌是如何引起腰痛的?
· 何来“踝致膝痛、髋致腰痛、胸致颈痛”之说?
· 约有25% 的腰痛由骶髂关节引起
· 髂腰肌症候群如何运动康复?
本文部分素材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后台删除
推荐: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
少儿体能教练培训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