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极拳的母劲到底怎么练?三个方法教给你

太极拳的母劲到底怎么练?三个方法教给你

太极拳的“母劲”掤劲,到底该怎么练?3个方法帮你找到感觉,练对才出功

练太极拳的人常说:“掤劲是太极之母,没掤劲就没太极。”可很多人练了几年,还是找不到“掤劲”的影子——推手时一触就散,站桩时浑身发僵,总觉得这股“母劲”像水中月,看得见摸不着。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其实,掤劲不是花架子,更不是玄学,它是太极拳所有劲法的根基。懂劲先懂掤,练对了掤劲,松肩沉肘、立身中正这些要求会自然到位,打拳时才会有“绵里裹铁”的劲儿。今天就拆解一下,掤劲到底该怎么练,又该怎么在拳中表现出来。

先搞懂:掤劲不是“硬顶”,是“弹簧力”

很多人初学掤劲,总以为是“用力往外撑”,结果越练越僵——肩膀耸着,胳膊硬邦邦,看似在“掤”,实则是在用蛮力对抗。这就错了!

太极拳的掤劲,更像一根充满弹性的弹簧:你轻轻压它,它微微回缩;你用力按它,它反弹的力也随之增大,但始终不硬顶、不丢劲。用老拳师的话说,就是“不即不离,不丢不顶”。

它藏在全身的协调里:不是胳膊单独使劲,而是由脚蹬地、腰转动、肩松沉、肘下坠,最后通过手臂把这股劲“掤”出来,像给身体裹了一层“气膜”,既灵活又有韧性。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3个入门方法,帮你快速找到掤劲的“感觉”

1. 站桩找“裹劲”:想象怀里抱个气球

站桩是练掤劲的根基,别一上来就追求“站多久”,先找“裹住劲”的感觉:

· 双脚与肩同宽,膝盖微屈,臀部像坐椅子一样下沉,上身挺直但不僵硬。

· 双手慢慢抬起,掌心相对,距离胸口约一臂远,手指自然分开,好像怀里抱着一个气球。

· 关键是:想象气球里充满了气,你既不能用力捏破它,也不能松手让它掉下去。手臂和身体之间要保持一种“似有若无的张力”,肩膀放松下沉,肘部微微外撑。

每天站5-10分钟,慢慢体会“不用力却有劲儿”的状态,这就是掤劲的雏形。

2. 云手练“转劲”:让掤劲跟着身体走

云手是太极拳里练掤劲流转的好式子,练的时候别只划胳膊,要注意“以腰带手,劲随腰转”:

· 迈步时,重心慢慢移动,腰先动,手再跟着转,像用腰“牵着”胳膊走。

· 双手在体前划弧时,掌心始终像贴在一个圆面上,既不远离也不贴近,胳膊像裹着一股劲在动,转过来时肘部微微外撑,转过去时手腕轻轻内合,但始终不丢那股“弹性”。

· 转体时感受:劲从脚下起,经腰传到肩,再到肘、到手,像一条线串起来,全身是一个整体在动,而不是胳膊单独在划圈。

练云手时,速度慢一点,多体会“转腰时,掤劲在身体里流转”的感觉,练上一段时间,你会发现胳膊不僵了,劲儿能“沉”到身上了。

3. 推手试“应劲”:在互动中检验掤劲

光自己练不够,得找个人推手试试,才能知道掤劲有没有“用”:

· 两人搭手,手臂相触时,先放松肩膀,别想着“我要顶住对方”,而是像搭在棉花上一样,保持接触但不用力。

· 当对方轻轻推你时,别硬抗,也别往后躲,而是用腰稍微转一下,同时手臂像弹簧一样“微微回缩”,但始终保持与对方的接触(不丢),等对方力快用完时,再顺着他的劲儿轻轻往外“掤”一下,让他感觉“推不动,还被弹回来一点”。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记住:推手时的掤劲,是“随对方的力变”,对方力小,你劲小;对方力大,你劲也随之增大,但始终是“松中带劲”,不是“僵着对抗”。

练出掤劲后,打拳时会有这些“表现”

别以为掤劲看不见摸不着,练对了,自己能感觉到,别人也能看出来:

· 身体不晃:打拳时不管是进步还是退步,重心稳,像扎根在地上,不会因为动作大而东倒西歪,这是掤劲“沉在脚下”的表现。

· 胳膊不软:手臂抬起时,看似放松,却有“撑劲儿”,不会软塌塌地往下掉,像胳膊里有根“无形的棍”,但又不是硬邦邦的,是“软中带硬”。

· 接触有弹性:和人搭手时,对方会感觉“你身上像有层气垫,想推推不动,想撤又被带着”,这就是掤劲“不丢不顶”的妙用。

其实,掤劲的核心就是“松”和“整”:松了,劲儿才能流转;整了,劲儿才能聚在一起。初学者别急着求“大劲”,先从站桩、云手这些基础式子练起,每天找10分钟体会“不用力却有劲儿”的感觉,慢慢就会发现,这股“母劲”会像泉水一样,从身体里慢慢冒出来。

你练太极拳时,有没有遇到过“找不到掤劲”的困惑?可以在评论区聊聊,咱们一起琢磨~

相关数据

中国好创意大赛官网
365bet最新网址

中国好创意大赛官网

⌛ 09-20 👁️ 8300